找到相关内容1470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支愍度学说考

    世说新语·文学篇》云:殷中军被废。徙东阳,大读佛 经,皆精解,唯至事数处不解。遇见一道人,问所机,便释然。  刘孝标注云:  事数谓若阴,十二入,四谛,十二因缘,力,七觉之声。  又出《三藏...是拔新。俱禀昭见,而能越人。世重秀异,咸竞尔珍。孤桐峄阳,浮罄泗滨 。  及旧义者无义者之说。(见乙章所引,兹不重出。)  僧佑《出三藏记集》二云:  合《维摩诘经》卷。(合支谦、竺法护、竺叔兰所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1962057.html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组织。三十七道品分七科??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力、七菩提分与八正道,每一科各有其修行体系,众生可依根机选择一门去修持实践。而後的发展中,部派以远离断、常二边为中道,中观以「八不」为中道,瑜伽...整个佛教思想乃从这些问题发展而出。尽管宇宙的系统含有器世间与有情世间,但终究是个人内心经验的分析才能洞彻苦的究竟本质。因此,五蕴-构成有情身心的种要素 成了一切法的开展基础,也就是从人生现象到宇宙现象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信仰与土地——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

    接触的万类,与“道”不相契合的意思。其中,眼睛只是六根的代表;眼根所见固然必须与“道”契合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其它,在所闻、所嗅、所触、所想的当下,...性的器官;亦即眼球、外耳等肉团所形成之种外在器官。这种肉体器官,并无发识取境之作用,但郄有扶助真正的认识器官——胜义,认取外在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尘,进而产生认识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1562313.html
  • 华严金师子章评述

    总相,是喻说一种缘起中具足了各种成份,如金狮子具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(“”),而金狮子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别相,因为各种成份有所差别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相依相待,合成一个总体——狮子,是同相;眼...六八三年)高宗死,儿子中宗继位,次年,武后废黜之,立幼子李旦为傀儡,天授元年(公元六九0年)索性自称皇帝,改国号为周。神龙元年(公元七0年)中宗复位,武则天病死。(三)沙弥戒,是指依照戒律出家,只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2462433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四大皆空。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一样没有什么“灵魂”的主宰,人的意识精神,受,想,行,识都不是受自身支配的,也不是不可改变的,人的意识活动“心识”的生起,是由眼,耳,鼻,身与外界的色,声,香,味,触境相融而...、被追求。自己的“心”又增加了被欲望的牵制。鼻子对气味,舌头对触味,身子对触觉都有采记的功能。这样,看、听、嗅、尝、触觉对“心”产生了众多的欲望牵制和负担,使心不能安宁。在商品价格的社会里,为了追求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大圆满的教程----《心灵的慧灯》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(一)

    (人类根本性的迷惑也叫本惑)六法。随烦恼(从六根本烦恼派生的)二十法。不定(伦理学,生理学方面的)四法。  ③色法:分三类,共十一法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  境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。  法处所...一个不同的次第,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根器,按这个次第去修行。智者大师将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的全部经典,按佛所说的时间前后,给予安排,提出了“时八教”的判教说。智岂页的一生,致力于创宗立派活动,因他居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562461.html
  • 莲宗诸祖生平与思想(1)

    浊烦恼,除苦、断盖、截趣、净眼、具,成力,得菩提,具解脱,能速成就五分法身。   按大师自述,此会念佛实系阿弥陀佛亲授,大师自述:"照(法照大师自称--注)以永泰二年四月十五日...作为一代佛教领袖,十分注重僧格的尊严,针对“沙门抗礼万乘”的说法,著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篇,阐述僧人不礼拜帝王的道理,高标出家修道的胸襟,云:“出家者,能遁世以求其志,变俗以达其道。变俗,则服章不得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062466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人生命运”的看法

    一车的人同遭车祸,有的人大难不死,有的人血肉模糊,这就是共中不共的业。  相对于“共业”,又有“不共业”,也就是个人的业因,能招感个人受用的等正报的业。不共业也有“不共中的共业”和“不共中的不共业”...。所以,佛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对象。  信仰是发乎自然、出乎本性的精神力。正确的信仰,可以让我们获得无比的利益。在佛经中列举诸多的譬喻,例如:信仰如手、信仰如杖、信仰如、信仰如力、信仰如财。尤其,佛教和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262512.html
  • 破除渴爱、我慢、贪欲

    倦怠」就会落后,无法有任何成就,且易为昏沈和睡眠所淹没;若汲汲于掉举与恶作,人们则倾向急切,并因各种极端而兴奋 (16)。  但任何避开这一切极端,行于中道,并平衡的人(信、慧同步,定、进等持,以...贪欲招来痛苦与挫败的方式之一。  贪欲之能快速地深植人心,它如毛发般微细的执着,与猛烈的情欲一样难以除去,或更甚于此。因此佛陀说:「贪欲难以克服」,但在同样的经文中,也说贪欲「是较小的不善」(或由字面...

    向智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4462640.html
  • 以七觉支,成觉悟者 (1)

    清晰,心的这种状态在理想上有助于智慧的发展。   ﹝三、平衡的心﹞   第三种使择法觉支生起的助缘,是平衡信、慧、念、精进、定等。(参见本刊第 73 期,页 26-67)其中的慧与信、精进与定等四项...念根。  ﹝四、远离愚昧的人;、结交有智慧的朋友﹞   第四与第五项有助于择法觉支的是远离愚昧、无智慧的人,并结交有智慧的人。什么是有智慧的人?有的人可能深入经藏,而另一人也许能清明地思考事情,如果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262649.html